剛看了一篇文章關於租屋問題的, 不論內文有幾多項的對錯, 提及到的:租金年年升。這個確是其中一個令人覺得無安全感的一項! 今天擔著明天愁

 


 

【經濟日報專訊】全球樓價飈升,買樓難便要租屋住。英、日的數據均發現,租屋族比例上升。安居不一定要置業,租屋也可以,歐洲不少人樂於租屋,背後靠政府發功,台灣近年也推措施幫租客,香港租屋者叫苦連天,又可幫到嗎?

香港置業難,外地也有不少人同病相憐,不買便惟有租。英國本周公布數據顯示,英格蘭及威爾斯地區的租屋族數目,從2001年的190萬戶,暴升至2011年的360萬戶,升幅達89%。

外國不少人 寧租也不買

據報道,英國房價節節上升,買不起房屋而租屋比例上升。當地今年6月亦有數據指,25至34歲青年有自置物業的比例,從2001年的58%降至2011年的40%。

另外,日本國土交通大臣太田昭宏於上月發表白皮書,其中亦提到現今40歲以下租屋比率從1983年的39.7%,增至2008年的59.7%。1983年時不到30歲的日本人,置業比率約17.9%,至08年則降至7.5%。

日本人寧願長租也不願買樓,一來因為收入增長慢,供樓負擔重,尤其日本年輕人,寧願買車、買玩具,也不願為做樓奴放棄生活樂趣,有鑑於此,白皮書也建議政府需提供優質可租住房屋支援年輕一代。

無論是能力所限、抑或心態改變,究竟買樓抑或租屋,也是不少人的心結。對於香港人而言,更加是安居樂業的關鍵,傳統觀念下追求有樓在手,租屋只是買不到樓情況下的無奈選擇。

但樓價升得快、薪金升得慢,無力置業下也惟有轉向租屋市場。據統計署資料,在戶主為25至44歲人士的家庭住戶中,租樓比例從2001年的38%,升至2011年的47.1%。

要租金合理 須政府幫手

在日呻夜呻上車難的時候,其實有否想過是否一定要自置居所?租屋不可以安居嗎?

事實上,租屋在一些歐洲地方,反過來是主流做法,例如德國和瑞士,自置物業比率分別只有43%和36%,德國大城市柏林、漢堡等,租屋族的比率更是動輒逾80%。

德國和瑞士的國民為何樂於租屋?固然背後有原因,例如兩地買樓的稅款重,同時政府也採用租金管制控制租金水平,租金不會升得多,計過數便寧做租客了。在瑞士,若業主要加租,更須先證明曾為單位作出額外支出,例如曾裝修,否則想加租也不易。

英國《衞報》曾報道,德國法例規定業主3年之內不得加租超過20%,若某單位租金太高,當地的租屋協會便介入,無怪乎當地人喜歡租樓勝於做業主。

台灣近年房價高不可攀,置業亦難,當地打工仔要30年不吃不喝才可以在台北市買一幢三房公寓,國民買不起樓便要租,台政府並沒採取租管,但推租金津貼,合資格的台北租屋族可獲每月5,000元台幣(約1,300港元)津貼。

如此「厚愛」租客的做法,香港人可會羨煞?事實上,最嚇怕香港租屋族的,就是租金年年升。

穩定市場 負擔勿太沉重

據差餉物業估價署,今年6月的本港私樓租金指數達到153.7,較5年前同期上升26.5%。

外地幫忙租屋族的招數,香港可否有樣學樣?其實本港也曾實施租金管制,1973至1998年本港實施租管期間,便規定兩年內加租不能超過30%,但被指對業主不公、令業主維修樓宇的意願降低。

房屋署總規劃師黎小華曾指,政府推租金管制,會令市場租盤減少,從而推高租金,故此近年屢有組織提出恢復租管,但政府亦多次表明無意重推。

至於台灣派錢津貼租金,其實也有辣有不辣,會推高租金,最終租客是否受惠?抑或最終也只是業主得益?

近年有政黨便倡議,不如仿效供樓利息免稅額,設立私人樓宇租金免稅額,藉此紓緩中產壓力,中產固然支持,但政府也無意出招。

誠然,這些措施有利有弊,要真正紓緩租屋族的負擔,始終離不開增加房屋供應一途,惟有如此才可令到樓價和租金市場都可以較穩定,安居或不在乎買或租,最重要是不至於負擔太重罷了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租屋 香港租屋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